欧阳询仅存的楷书真迹,只剩下200多个字,100年前被法国低价买走!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07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39

学楷书始终绕不过去的就是欧、颜、柳、赵四大家,其中学“欧楷”者尤其多,明代以后它几乎成了科举士子必学的字体,当时就有“无欧不点元”的说法。不过,学的人虽然多,但真正能得其精髓者寥寥无几。

图片

世人说起欧楷,想到的是“笔画瘦硬挺拔”“结构严谨精致”,但大家不妨想一想,这两个优点即使是如今盛行的“印刷体”也同样具备,它们并非欧楷的“核心”。“印刷体”“馆阁体”虽然工整严谨,但最大的弊病就是笔法单一、缺少变化,这种字练久了容易陷入呆板的境地,欣赏几次就会觉得单调无味了。

图片

而真正的欧楷则常看常新,每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变化,值得毕生学习。“欧楷”精妙之处在于险绝变化的结体和与之呼应的笔画,只有把这两点吃透并运用,才算是得欧楷之形、神。其实,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些妙处,但受限于条件而无法学到家。

图片

“碑不如帖,帖不如稿”,世人学欧楷多选择《九成宫碑》《化度寺碑》,而它们的拓本有很多种。可无论是哪一种,哪怕是原碑,都存在一个致命缺陷,那就是再高明的刻工也无法把墨迹中的细节纤毫毕现的镌刻出来,哪怕是欧阳询亲自雕琢也做不到。

图片

而一个字最与众不同、最至关重要的地方,恰恰就是细节处体现出的笔法,用赵孟頫的话说,它是“千古不易”的。因此,我们如果要学欧楷,最好是从墨迹本入手。而在1900年,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,人们在整理这些文物时,发现了一件欧阳询楷书真迹,它就是《古文四十六行》,这也迄今唯一一件欧楷墨迹,仅存200余字。

图片

可惜的是,当时正值清末乱世,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巧取豪夺将它“偷走”,至今还藏在巴黎国立图书馆,文物编号为“5043”。这件文物为我们展示了欧楷的真实面目。此作空中取势、露锋起笔,入纸后笔尖再按压、衄搓、调锋,以中锋书写。

图片

笔画瘦劲有力、婀娜有致,骨多于肉,锋芒尽显。转折处方笔、圆笔并用,既见棱角又不过于霸悍。结字攲侧险绝,左右高低错落,重心上下变化,虽险但不失稳健。《古文四十六行》字迹大小较为均匀,中宫紧实、四面开张,章法疏密有致,每个字都有千钧之力,细看找不出一丝败笔,是我们学习欧楷的上佳字帖。

图片

而今,我们将欧阳询《古文四十六行》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,见此作如见原作,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